close

佛道諸天及三界思維

 

佛道的三界思想  在網上的論述是蠻多的  在此引述我能接受的提供給大家參考  撰寫本文之目的無非是想提供給修道者對於淨土和天界正確的認識  才不致於瞎子摸象搞錯方向  有的觀念是很重要的  必須清楚的讓大眾所知道以便抉擇  有的資料上網查找歸納整理即可  但成就不必一定在我  有好的資料我們都可以接納吸收  修行人都應該有此心量  結合他人的智慧  傳播正知見渡化眾生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天界無疑是人生生命盡頭更好的去處。

 

分析佛道的思想還是有所不同  佛法還是比道法來得積極慈悲渡化眾生  可以從佛教徒積極入世的心態中看出  畢竟法門上有所不同  應該各人用智慧去判斷  找出自己的認同點  以及尋找出合適自己的法門來修學  天界思想不僅僅在於行善或是只有相信這麼簡單  高層的天界需要修行禪定靜坐  培養出自己的定力開發出更高層的智慧  這與佛陀所教授的戒定慧法門不謀而合。

 

藉由不斷的磨練鍛鍊身心  加上行善積德  累積自己的本錢  在世俗中培養鍛鍊出更好的心態  這需要在佛道法門中不斷地薫習精進  修行的目的在於追求靈性的永生常存  佛法所說的清淨涅槃  道法所說的逍遙自在  目的殊途同歸  並沒有不同  或許只有終點的差異  我們並非已證得最究竟故  所以並無智慧來分辨。

 

 

宇宙和人類的起源佛法講得明白  人類靈性的初始來自於二禪天的光音天  是比欲界天和色界一禪天更高的存在  但是還沒有達到解脫自在清淨的境界  隨著舊宇宙的消亡  生命層次的提升  宇宙再一次進入混沌狀態  藉由生命的甦醒過來  一禪天便再次建立了起來  第一位甦醒過來的便是梵天王  也就是基督教猶太教的上帝耶和華  所以他便認為這個有形的世界是它所創造的  這是梵王的我執  誤認為自己就是上帝、造物主   其實還有更高的天界  更高的存在  大眾可以參考我所寫的「佛與上帝之間」以及「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這就是眼見耳聞的誤區  這其中是非曲直自有公斷  留待後人去計較思量。

 

人的自性就是被眼耳鼻舌身意六賊所蒙蔽  其實人類的靈性都是來自於更高的天界  初到地球時還能自在飛行變化  當時人類的始祖應該就是天人或是天女的存在  因為吃了地球上的食物(地衣)才漸漸失去了原有的能力  也不具有飛行的能力  無形化為有形  有了這個物質軀殼  精神靈魂從此受到束縛  後來便被束縛在了這個地球  失去了自由自在  這就是人類有形的根源  有形的物質世界將來終會毁滅  這真的是始料所未及。

 

依照佛經所示  人間世界在遭遇末劫時會遭遇三災漸次而上  水火風三災一層一層漸上毁滅  一禪二禪乃至三禪天都會毁滅殆盡  這裡所講的是物質和精神界的漸次毁滅  執著在物質的第一層毁滅  後來執著在精神層次的也會毁滅  最後完全不執著的精神層次也會毁滅  欲界色界和無色界都會逐漸毁滅  這真是生命所無法預料  唯有修行禪定的天人才能得到佛菩薩的救渡  凡人因為修行不夠  只能留在修行的底層物質世界  這也是莫可奈何  這需要經過時間的淬煉  和對於真理的認知  著實是非常的殘酷

 

善人升天是必然  惡人下地獄也是必然的現象  這取決於內在心靈的狀態  靈性是身體的主宰  這個決定前掌控在人類  已經普遍受到現代人所認同  我們的自性佛性都是平等的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確實需要被打破  其中只存在福報業障多少的問題  只要透過有效的修心修行  下一世都能獲得有效的改善  在此鼓勵印度尼泊爾低種性的人來皈依佛法  這才是你們翻身扭轉的機會  不管是佛陀和老子都是人類靈性思想的先驅引導者  可敬可佩的對象  法門已經教授出來了  正確的知見  眾生必須要去接納吸收  佛菩薩和大羅金仙都是有淨土的  所有的弟子和眷屬都能攝受往生到淨土  但先決條件就是要堅定的信仰和依據教法而行。

 

不生不滅的淨土就在於四禪天  佛菩薩也是要依止於淨土  絕不是外道所講的斷滅空  也不是依止在生滅法的天界中  諸佛和大菩薩常住色究竟天中說法渡眾生  佛菩薩的淨土就在不壞的天界裡  佛國淨土也是在天界之中  是要依據兼修福報和功德  不然眾生認為是在哪裡  是要依何而住呢?

 

至於佛教的護法二十四天  他們雖然示現在欲界天中  少部分一些佛弟子可能會輕蔑他們  這樣的思維真的大錯特錯  例如韋陀天即將在賢劫成佛  他們之中有很多都是不折不扣的大菩薩  尤其是天王天主  正確來講他們都是佛和大菩薩的化身  不能把他們看成是看家護院的  存有貶抑的心態  如此怎麼可能能得到護法尊神的護持  現在台灣的白沙屯媽祖信仰  我持正面看待  觀世音菩薩的骨血化生  何嘗不是天界的引渡者  凡事並不是一觸可及  需要漫長的時間去磨練成就  現在的彌勒菩薩未來的彌勒佛是兜率天主  現在正在兜率天內院以佛法教育所有的天人使之成熟  將來的彌勒弟子眾多  將能成就無數的阿羅漢聖人  天國是成就的階梯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現在已經有無數的佛法修行人願意發願往生兜率陀天成為彌勒的弟子  在五十六億人間年後下生到娑婆世界成就並且渡化眾生  大眾可以參考我對「佛說彌勒菩薩上生經」及「彌勒下生經」的註解  兜率天主下生成佛這是現在佛法普遍的觀念  皈依本師釋迦摩尼佛的弟子將來想要修行成就者  應該要發願往生彌勒天主的兜率天才是。

 

身為凡夫有什麼理由和本錢可以來驕傲自大  這樣只會阻礙修行道路  想想自己看看別人  應該人人都要降伏自己驕傲自大的心吧  觀念錯誤就好比是外道  將來的修行是無效的  轉個念或許會更圓滿  錯誤的心態也要及時改變過來  現在的彌勒菩薩正在欲界天的兜率天內院迎接和等待眾生  不要貶低了天人  這真是眾生的偏頗  人天是無法比擬的  玉皇大帝也在忉利天中  他也是一個天人  他同時也是一位天主  擁有至尊的神權  統御萬神和人間  那他的修行好不好呢  在此我要說的是  各天天主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提供給大眾靜心來思考  佛弟子應該禮敬諸天神明  否則恐怕連天界這個天門都進不去  凡事不應該只看表面  不要用狹隘的觀念和有限的認知來看待事情  成就不以表象來認定  真正要看的是內涵和智慧  人類的聰明才智連宇宙人生和萬物的道理都弄不明白  還遑論探求更高層次生命的存在  現在世人輕忽生死大事這是普遍的現象  只關心眼前蠅頭小利世俗中的小事  真的是捨本逐末  最後還是要奉勸諸位能夠早日覺悟  清心寡欲  寂靜修行  放下世俗名利之心  早日生出出離心  奉行佛陀的教法  羅漢法門(四聖諦) 緣覺法門(十二因緣法) 菩薩法門(菩薩六度)及八正道  上求佛果下化眾生  不要沉迷在世間貪圖享樂  造下惡業  免得將來墮入地獄和鐵圍之內  這是個人誠摯的呼籲。

釋信良/陳真君 2022/05/02

 

 

 

佛教三界及諸天(創作者:Mibo2014

三界:世間(由欲界、色界、無色界構成),難逃成住壞空。聖者目標是解脫三界得涅槃。

欲界:有色身,追求男女飲食欲樂。分六道-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天界:諸樂匯集之處,分六層: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每層都有上中下三等級(福份-壽命、容貌、力量),所居越高,慾望越淡越長命

1.四天王天:天界第一層在須彌山(由黃金、白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高八萬四千由旬,萬座小山圍遶,眾寶光照諸峰,蓮花浴池,流泉清淨可愛)山腰,最外圍鬘持天依空如雲住十處,二處面南:白摩尼、峻崖;八處面西、東、北部(瞿陀尼、弗婆提、鬱單越應都不在地球上)。諸天都有千由旬(1由旬=13~16公里),安住宇宙大海。

眾生以七善業(口四,身三)因緣生於白摩尼,獲天身,受善報,沒有老苦,一動念,隨湧華衣美食、美色美景,聞香氣,欲心喜,心常悅樂,發妙音聲,但天人享盡福報,即落輪迴,死前有五衰徵狀:身穢臭、腋汗出、衣垢膩、頭上花萎、不樂本座

四大天王=四大金剛在須彌山腰,依空如雲各住一山,四大部洲

 (1)北方多聞(毘沙門)天王:是四大天王的首領,住黃金埵,守護北俱蘆洲,身為綠色,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左手臥銀鼠,右持(幡)代表要保護內心不受環境染污。以夜叉羅剎為部眾。

 (2)東方持國天王:住白銀埵,守護東勝神洲,身為白色,慈悲保護眾生、國土。手持琵琶用音樂使眾生皈依佛教。以乾闥婆緊那羅為部眾。

 (3)南方增長天王:住琉璃埵,守護南瞻部洲,身為青色,護持佛法,令眾生增長善根。手握寶,象徵智慧斬煩惱。以鳩盤茶薜荔多等為部眾。

 (4)西方廣目天王:住水晶埵,守護西牛賀洲,身為紅色,護持人民,以天眼觀察世界。一手纏龍或蛇表世間多變,一手拿寶珠表內心不變。以龍王、富單那等為部眾。

 

2.忉利天(三十三天=4×8個天國+中間天宮):天界第二層在須彌山頂,四方各八個天國,領袖帝釋玉皇大帝居中間天宮。1日=人間100年,1000歲=人間3600萬年。身高一由旬。

 

色界:有色身,無男女慾望情事,以法喜(禪悅)為食,分四禪定

1.初禪:無鼻舌二識-不食人煙,有意識生喜、樂受。(喜-心適悅、樂-身適悅)Ex: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初禪天主=梵王) 

2.二禪:無五識-眼耳鼻舌身,有意識生喜、捨受Ex: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光音天

3.三禪:有意識與樂、捨受相應Ex: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4.四禪:有意識與捨受相應Ex: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淨居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三果以上聖者轉生色界最高處-淨居天,三界之主摩醯首羅(大自在)天,淨居天統攝大千世界,具眾德,於法自在,以自光明令眾生身心清涼安隱,能授聲聞、獨覺、一切菩薩,波羅蜜道,所有問難,無能屈者。

初禪以下的世界:壞毀壞空劫成劫時再次形成住劫地表初成生地乳,光音天福盡的天人被地乳誘食後,身體變重失去飛行能力,遂成最初人類。失去天衣遮蔽,露出身體,男女見到彼此身體,產生情慾而組織家庭、繁衍後代。

 

無色界:無色身 (物質、宮殿、國土),心(識想受行)住於禪定,以意識為食,分四空天:

1. 無邊處:觀-無邊無際,心與空相應。厭棄物質而修無色定。

2. 無邊處:觀識(心)-無邊無際

3. 無所有處:觀內外一切無所有。否定物質、心識。

4. 非想非非想(非有想非無想處):無粗想而稱非想,尚有細想,所以為非非想。

 

 

 

道教的三界與诸天(創作者:求道修真)

道家三十六重天,分為六界。 

欲界六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舉天、七曜摩夷天。 

色界十八天:依次是虚無越衡天、太極蒙翳天、赤明和陽天、玄明恭華天、耀明宗飄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觀明端靖天、玄明恭慶天、太煥極瑶天、元載孔升天、太安皇崖天、顯定極風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無思江由天、上揲阮樂天、無極昙誓天。 

無色界四天: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 

以上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合稱為三界之天,共二十八種人天。 

三界之上又有四梵天界,無上常融天、玉隆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平育賈奕天。 

最高境界是三清天,即玉清天---元始天尊所居、上清天---靈寶天尊所居、太清天---道德天尊所居。 

總境界是第六界大羅天。與三清天合稱聖境四天。大羅天即是前五界之總界合稱也,其有也無,以表彌蓋。  

而此三十六重天中,分有三清境界、四梵天界與三界,三清境界位于三界之天和四梵天界之上,三清境界為道家至尊三清所居,即三清天。代表有道之元始,無極之有,化布萬界,是一切世界與存在的始祖。而位于三界之中的天界,即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三界之上亦有四梵天界四天,四梵天界之上便是三清境界。 

從四梵天界以下,三界之中,猶未免於三災劫壞。 

而登生三界之天眾,其欲界,陰陽胎生,年積萬歲

其色界,陰陽有色,與欲界同,不相交接,人皆化生,年積億岁,不夭不傷

其無色界,陰陽有形,身長數百里,不以為累,能隱形入微,無復色欲,唯真相知,年歲積劫,雖不事學,而能行善,福報所化。

而從無色界以上,四梵天界之上,则三災所不及,劫會所不干,圓成佛道金仙。不生不滅。 

三清境中,又各有一天,則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分住道祖三尊。而四梵天界、三界之天中亦各有諸天帝皇、真仙品格、僚屬極多,非可具述。故三清聖境、四梵天界、三界之二十八天界合稱作為第三十六大羅天。 

综其上稱為道家三十六重天。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第八化》:老君乃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立乎不疾之途,游于逍遥之墟,御空洞以升降,乘陰陽以陶埏。分布清濁,開闢乾坤,懸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運行。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以相生。故於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之初,運真元始之三炁而為天,上為三清三境,即始炁为玉清境,真炁为上清境,元炁为太清境是也。又以三清之炁,各生三炁,合成九炁,而為九天:一、郁單無量天。二、上上禪善無量壽天。三、梵監須延天。四、寂然兜术天。五、波羅尼密不嬌樂天。六、洞玄化應聲天。七、靈化梵輔天。八、高虚清明天。九、無想無结無愛天。此九天各生三炁,每炁為一天,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為三十六天。

注:【道教的仙界不是佛教里說的天界,道教天仙也不是指佛教里說的欲界天道天人,佛說的天並不是道家的天,度量單位不同,佛家講的往生去天道纯享福的天人是未覺悟的福報眾生,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天國。而道教中的仙道是智慧覺悟和修炼成就的聖賢真人,仙品亦有次第,如佛乘也有次第一樣,道家的仙真不是佛普遍講的天人。修道一樣可以脱離六道輪迴,並不是很多人誤解的道家仍是會受輪迴的,因為佛家講的天人是指福報積得的,仍屬於凡夫,因此天福天壽會享盡,而道家的天界仙道乃是聖賢成就,歷劫度世,覺行並重,相當於佛教羅漢果、缘覺、聲聞、次第菩薩、辟支佛,有道家自己的修炼方式,亦可達到和佛果同樣的不退境界,但是佛是覺行俱足的,是最究竟的最高成果,因此稱作佛,但绝不是說道家仙道就屬於佛講的那個天人往生的天道,仙和佛一樣也是一種三界中的聖賢果位,是修煉來的,但是往生去的天人只是天界的凡夫老百姓,没有智慧的覺悟和修行,仍有欲望和妄心,只知道享福,因此才可能再墮落,難以修習佛道正法,乃至享盡福報入輪迴。意義不一樣,因為仙道是不斷修煉智慧和需要種種修行磨礪,經歷無量天劫,最终不生不滅,逍遥自在,因此不會有天福纯粹地享盡了就只得再入輪迴之說。那是不了解道家本質和道教的人的妄言。依義不依語,不可同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良居士 的頭像
    信良居士

    紫微真君的家 紫微聖王轉法輪

    信良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