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實用佛法智慧語錄百條:

 

1.愚痴、迷失、頭腦不清楚、想開智慧者  請常唸文殊菩薩心咒  佛像語言文字雖然不是究竟  但也是利益眾生的方便法門。

2.要完成不朽的佛法功業、堅定菩薩行願  請常唸金剛薩埵心咒.百字明咒。

3.要超渡業障、暢通身體脈輪  請常唸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之六字光明咒。

4.日常生活不順、苦難逼身時  請常唸地藏王菩薩滅定業真言、七佛滅罪真言、百字明咒、六道金剛咒  並且要及時迅速懺悔。

5.心要想清明  請常觀想佛菩薩本尊  定於一尊念佛持咒  飲食盡量清淡少量  拋開紅塵俗事所擾  讓心定靜下來。

6.邪祟逼身、受魔干擾時  請常唸本尊咒、大力金剛手心咒、嘛哈嘎拉心咒、不動明王心咒、百字明咒、楞嚴心咒、大悲咒、金光神咒  祈求佛菩薩金剛明王守護。

7.想要在佛法修行境界上有所進步  一定要誠心不疑  比別人多付出努力  而且要無欲無求。

8.想要得到佛法的融會貫通  一定要博覽佛書  在日常生活中實修佛法  廣泛閱讀高僧大德的著作。

9.降魔可以  但不能斬殺他  否則你和你的主公都要遭受因果  也不要妄請神明辦事  佛弟子只要好好的修持  過份妄想的事不要去想去做。

10.做牽涉因果的利他佛事  應收取紅包金額不要限定  隨眾生歡喜心  部分金額布施出去  財輪轉動成法輪。

11.要努力自修佛法  不要以佛法來賺錢  出家僧可以收取適當供養  但不要以供養多少產生差別待遇  要看弟子的心供程度  寺廟不是越大越好  弟子也不是越多越好  最重要是心中要有佛菩薩本尊。

12.心中理想的歸宿  一定是佛、佛法和本尊。

13.業障不消怎能對佛法產生堅定的信念  心思要純正  多多唸佛持咒和誦經  雖然這些看似都是一些入門的功課  但卻是佛法的基本功  基本功也要練得紮實  將來佛法道路才會穩當  佛法事業才會產生出來。

14.佛法不是逢人就要講  就要想渡  一切隨緣自在  佛法很寶貴不要讓人給輕賤了。

15.沒有皈依就沒有入門  要學佛就一定要找明師皈依  盲目修煉不行  沒有正確的指導怕是會走錯路  影響到往後的學佛之路  嚴重者將會斷送慧命慧根。

16.不要誤以為學習密宗就要比他人高上一等  這是嚴重的自大貢高我慢  要知道禪宗也出過不少神通自在的高僧  不要炫耀自我膨脹  要學習謙虛  約束自己不自大。

17.佛法是修自己  所以不要去與他人做比較。

18.不要希求神通  想得感應飛天遁地  這跟解脫自在無關  要回歸心性和佛法  腳踏實地  每日每日慢慢的累積。

19.心能隨喜功德無量  這是最好的心性修持  嫉妒他人是沒有用的  只會障害自己。

20.遭逢逆境一定要冷靜  自我反省  這就是給自己的機會和啟示。

21.任何的宗教信徒都跟佛教有緣  因為佛理講的是自性佛本自具足  先天每個人都擁有  這是眾生的本源  修善的宗教徒將來都要回歸。

22.佛法廣大慈悲  只要懺悔改過都能夠接受  這是佛門的廣大包容  所以佛法也是接受其他宗教徒的皈依  但從此要斷絕外道因緣和法門  沒有決心三心二意的人就不要進來。

23.禪宗算是要求門檻比較高的宗門  智慧也是要一等一  絕大多數人不能修行成就  而且容易墮落地獄和旁生  這是高僧所講並非個人亂說  我給個善意建議  禪密兼修或是禪淨兼修都可以  不要單修禪宗。

24.法門適合自己就好  建議歸建議  眾生不一定能接受  各人的修行歷程不同  所以一定要隨緣  我是推薦密宗  可是某些人又認為密宗非佛法  所以說佛法很珍貴難得  需要緣分。

25.佛法不要談空  因為佛菩薩真實存在  就好比是不執著  但又能自然達成。

26.修行佛法不求功名富貴  生起非份心便不是真佛法  如果非份貪求便已墮入邪道。

27.佛法所說的空性  不能理解為空無、斷滅、毫無生氣  追根究底的探討下去  極致的空還存在本質和性質  用現在通俗的說法就是純粹的能量、虛空中的閃電和宇宙萬物的源頭。

28.佛說的四大皆空  是指構成現象界的四大元素  地水火風是虛妄而不是真實的  也就是我們所處的現象界並不真實  但不能解釋為空無、不存在。

29.佛陀所講佛法的真實核心  在於四聖諦、八正道和菩薩六度  要把它弄懂並且真實去做。

30.雖然身體很勞累  為了工作和生活不斷在忙碌奔波  但在不工作休息時  要讓身心靜下來  沈靜身心是每日必做的功課。

31.佛法之路是漫長的  欲速則不達  不要貪富貴、貪享受、貪感應、貪神通、貪境界、貪唸經唸佛持咒多少遍、貪為人師。

32.講經說法固然是好  但重要的是身體力行  說經不如持經  說法不如持法而行。

33.學佛之人建議多吃健康素食  不新增業障也能心境清明  身心都健康  才是有智慧的學佛人。

34.學佛人要心胸寬大  不要記仇  學習寬恕和包容  再大的仇恨都會過去的  回想起來那只是一時的執念  並非明智之舉。

35.專注於當下  三心皆不可得  過去已逝不留  對於未來不存在希冀和祈求心願。

36.來時空空實未空  去時空空也未空  只是了一些因緣業果。

37.心要在佛法來靠岸  從此不再做無根的浮萍。

38.管的住自己的心  才能自己做主。

39.因果不空但會消亡  在未消滅因果業力之前  還是要遵循因果業力法則而行。

40.身為佛弟子就是代表佛法  出門在外言談行事要符合佛法規範  讓其他教徒升起景仰之心  這樣佛教才會有希望  才能吸引外道教徒來皈依  引領更多人信仰正法走入正道。

41.佛法要經過學習、實踐、自悟  然後成就  不同的根基適應不同的法門  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來修學。

42.終究要確立自己的根本上師、根本傳承  當然根本未確立前可以多方參學  但一旦確立了就不要再猶豫  不建議不斷去向外盲目追求  到最後根本沒有確立  自己也是徒勞一場。

43.要想做佛  一定要先明白怎麼做人、做天人、做羅漢和做菩薩的道理  一步一步來達成  因此要先做好人、行十善業、行八正道、行六度自渡渡化眾生  最終才能走向成佛之路  成就建立佛國。

44.日常佛法功課很重要  要經常做  因為這是溝通佛菩薩的橋樑  培養佛緣  進入佛法家庭的必要因素。

45.不同的佛具有不同的功德和形象  眾生應該多方去了解學習才是  不要存有刻板和所知的印象  比如因為外貌而退避三舍的金剛憤怒尊  雖現菩薩相而實際已經成佛的大菩薩。

46.不要隨便去認定或是輕視人  尤其是佛門中瘋癲自在的修行人  眼見不一定真實還得實際判斷  人往往被外表所欺騙  所以不要輕易批評評判他人  尤其不要誹謗。

47.不要自稱造物主  也不要妄稱自己是彌勒佛或是其他的佛  這嚴重抵觸佛法  誤導眾生  自造罪過很大。

48.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的專屬稱號  是宇宙中最為圓滿覺悟的人  一個正法期只出現一個佛  所轉動的必然是正法輪  要經過前佛的認可和授記  經過漫長的時空和功行圓滿才會出世。

49.想要擺脫魔的干擾和危害  請你慎重考慮來皈依修行佛法  世上存在各式各樣的魔鬼  但他們已不能再危害佛陀  但是修行未到位的凡夫  仍時時處在危險中。

50.文殊、觀音和金剛手(普賢)合稱三怙主  分別代表智仁勇三種美德  是眾生要學習的對象  與我們娑婆世界最為有緣  最為慈悲  屢屢化現救渡眾生  眾生應該經常禮拜稱唸名號和心咒。

51.持唸佛菩薩心咒有無量的功德  不可思議  要經常持唸  然後慢慢進階  學習觀像持咒、觀想持咒和實相持咒。

52.護衛佛法、護持佛弟子  這是金剛明王護法神的願力  他們大多數是佛菩薩的憤怒化身  誓願護持佛法而來  有緣的佛弟子應當親近禮敬如法供養  可以排除魔障  學佛之路順遂平安。

53.身處在複雜繁華的世界  很容易受到外界物質和慾望的牽引  要經常性練習入靜  適當關閉眼耳鼻舌身意  與外在世界產生隔離  開始融入實相中  成為超脫世俗的存在。

54.在家佛弟子修行不容易  有種種的承擔和壓力  能修行的時間比出家人少很多  但堅毅心、長遠心和謙卑心必不可少  要有堅定的志向和信心  將來必可以成佛。

55.除了皈依並且要發願  願力成熟將來必然能達成  成佛的發願要在因緣成熟時  也就是你要遇到佛  在佛前發願  現階段眾生應當發願  往生時願生佛國淨土  密宗行者去往本尊淨土  其他佛弟子以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佛陀淨土最為適當  這是眾生到達淨土的捷徑。

56.莊嚴自己就是莊嚴佛法  出席正式場合儀表要端莊  不標榜衣著光鮮華麗  但要乾淨整潔大方  適當佩戴裝飾自己  彰顯佛弟子的莊嚴儀態  於內心不起貪著高貴。

57.動上有不動  身體勞作那是必然  但要常保一顆平靜的心  平穩的心態  盡量不對世事產生劇烈的反應。

58.適當轉念應對  心態和想法決定一切  即使遇到最不好的事  也要運用佛法來應對  將不好的念頭拉回來  轉化為正念正思惟。

59.人總是在善惡之中交戰  在抉擇  因此善心和善行的生起很重要  為了不被妄念和惡念所淹沒  應該多行善就能經常生起善心善念。

60.護法大德要發願護持佛法  護法功德無量  我觀現今佛菩薩本生傳記和佛經的描述  這部分題材功德力很大  對於渡化眾生能起到很大的功效  願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一起來弘揚佛法  壯大佛法事業。

61.學習佛法不要同他人去爭辯  尤其是外道  這真的不需要  因為各有其因果和因緣  實在也不必去強求  完全要看佛緣和能否自悟。

62.佛法一路從正法期、像法期  一路退到現在的末法期  正法期所渡到的眾生並不多  各派祖師所渡的僅是個位數  可見眾生的佛緣不足這是事實  現在可謂是佛門廣開普渡眾生  普渡的機緣已經到來  但這已是末班車了  眾生一定要搭上。

63.菩薩慈悲廣攝  金剛公義正直  金剛菩薩兼修  將來就能成就最圓滿的佛。

64.想子孫後代受有福蔭、平安吉祥如意  應多做善事佛事和功德  自己也要心行端正。

65.不要對外道法生起信心  不要進入外道團體  不要與外道產生因緣連結  更不要在網路上散播支持外道言論  拋棄外道進入佛法  這是捍衛自身慧命延續的方法。

66.在壇城的擺設上  以法報化三身佛完備較為如法  且功德大  密宗要先確立本尊  以本尊為修行成就對象  將來往生的目標  化身佛成就較快  可以先修化身佛成就  快速自渡和渡生。

67.佛陀所提出的佛法概念:三千大千世界宇宙觀、三世因果業力法則、大法界合一概念、無量佛國淨土概念、識賊性王概念、內外現象無常論、功德成就法體常存、神通非究竟、三大劫三千佛、事修理悟斷無明、過去現在未來皆不可得、自修成佛出輪迴、成佛可建立佛國、法門無量普渡有緣、隨順因緣渡眾、優曇婆羅花開之金輪王再來、未來彌勒佛正法輪、虛妄世界眾生自造論、沒有造物主、佛是三千大千世界主、貶抑外道非正法、大乘小乘成就法輪、禪淨密自渡法輪、無上正法佛法輪。

68.最後佛法終究要拋棄  好比那渡河的船隻  指月之手  也好回歸本源或是進入更高的法界  但那是在最後的階段  讓自己住於光、定和無念之中  不到最後階段絕不放棄。

69.世俗是牢籠 輪迴不過是在牢籠中轉生 沒有突破世俗牢籠的框架 就不能獲得解脫自在 誤以為世俗是歸途 沉浸其中 美其名不過生活過得比較好而已  結果是顛倒夢想一場。

70.持咒的方法無它  要專一純唸  要勤勞 不分時地  默唸金剛誦持  經常性的想到就唸  咒音自然浮現出來  不自主的自然會持咒  久了持咒的功效就會出來。

71.有人把佛教的大日如來、道教的元始天尊、伊斯蘭教的阿拉真神、基督教的聖耶和華比喻為同一尊神佛  我以為萬萬不可  宗教雖然同為救世但不可混淆  根系與枝葉脈都不同  根本的佛法才能回到本源之地  根本中的根本就是大日如來  其他的神佛好比是是化現  將來也必回歸本源。

72.自覺的靈魂  豁達的心態  謙虛的態度  絕對的自信  滋長的信念  不疑的堅持  偏執已去除  無執受法益  博聞入經藏  聞思修專一  開啟大行願  利他存公義  佛法廣宣揚  真理伴我行  深遊於法界  自在的行者。

73.世事不掛礙  名利宜淡泊  金錢夠用好  權位是監牢  營生不過分  適當最重要  做人守本分  責任要盡到  心中無惡事  身心樂且康  靜定安做好  時時智慧到  妄想生執著  去妄不追求  心中無妄想  煩惱不來擾  清心慾望少  清涼無熱惱  知足最快樂  無憂無煩惱。 

74.我所傳的佛法  重點都在於置頂的文章  都是一些佛法的實修法門  有緣有信心者可以多次閱讀  法一定要入心  融匯貫通攝心入內  何愁沒有開悟的一天。

75.有些人可以自悟  因為有常修入靜的功夫  用心專注在思維  有些人則需要透過學習才能夠獲得知識  這就是悟與不悟的差別。

76.做事情要有始有終  不要臨時抱佛腳  有些事情平常就要經常做  不然功效就不大  靠他人不如靠自己  自力付出要多於佛力。

77.佛法修法的重點在於  要常在動中修  在行住坐臥中煉心入靜  減少修靜坐  常獨處常寂靜常靜思  常念佛持咒和觀想本尊  修法做佛事不要執著。

78.修行的最終極目的就是要成就自我  不管你選擇哪一種法門最終都要有驗效感應  才能確保有一個好的去處  如果自始至終都沒有感應  那在傳承和法門的抉擇方法上就有檢討的必要。

79.修行佛法的目的是要達到安樂的狀態  讓自己過上定慧的生活  在生活中去體會超然的感覺  身雖在世卻不被世俗所捆綁  心能得到大自由大自在  不要做一個活在世俗中的傻瓜。

80.心性的素質是輪迴中的累積  要多去接收善良美好的東西  提升心性使之更美好  要想在世出世間獲得成功  就應該靜心在心性上下功夫  找出缺點並且改正它。

81.苦集滅道四聖諦法門是佛法最初階的入門  要明白苦的來源乃是惡業所致  不斷惡修善戒除貪樂  仍是有漏之身  永遠不得清淨自在  唯有遵從佛陀的教導修學八正道法門  才能真正成就無漏的阿羅漢獨覺聖者  引導人心走上善良覺悟道路  這在現今的世道中迫切需要  佛陀是世上唯一的覺者  阿羅漢只不過是聲聞弟子  要遵循佛陀的教法而行才能解脫  十大弟子皆是同理。

82.人身不過是一個暫住的軀殼  心靈才是真正的主人  不要多花時間在外表裝扮和物質享樂上  要靜心內觀  放下身心  尋求身心的寧靜安詳。

83.雖然佛法鼓勵出家修行  但也不是斷除世間的往來  要在世間修解脫道  將佛陀的教誨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修行佛法的居士心態要調適  要用四聖諦.八正道.菩薩六度入世自渡渡眾生  上班營生要適可而止  空閒時間要多靜心  遠離塵世的喧囂  要自渡就必須經常獨處  要渡眾生就必須與眾生走在一起  自修自渡的時間要佔的多  渡眾生與眾生結善緣只能偶爾為之  自己要運用智慧去拿捏。

84.自己有沒有用功只有自己才知道  他人根本不能窺之一二  修行中的心得體會夢境覺受感應等等  也不要向外人說  更不要有炫耀之心。

85.不要跟心性不好的人談論佛法  也不要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説法  佛法逢人就說只怕會適得其反  盡量自修少與人談論佛法  偶爾可談禮佛拜佛念佛唸經持咒等等佛法的好處  這部分大眾比較會接受。

86.寺廟是佛菩薩的居所  神聖的弘法殿堂  不可讓邪念之人所佔據  不可從事商業活動行為  如有違背不得清淨  佛菩薩便不會在此住留  如此只會擾亂出家人的清修  修行無功不得成就  眾生也不可前往膜拜  助長邪魔氣焰。

87.要禮佛要到大寺廟  眾生不要隨便進入小宮廟  更不可對其下跪膜拜  如此可以避免受其危害  這不是正信佛弟子應有的作為  如此做恐淪為鬼神的僕從  修行佛法也無功效。

88.學佛與佛學要理清楚  學佛是實踐佛法與真理同行  佛學是做學問  講經說法寫文章做論文  是腦子在用功  行為上要跟進才行。

89.看到出家師父.密宗喇嘛上師  為了表示恭敬心可以合掌行禮  不適合下跪膜拜  尤其是在彼此不甚了解的情況下  真修實證有道行的上師  並不好做師父  也不會喜歡讓弟子和眾生下跪禮拜  如果有的上師好受人跪拜  那就是各自皈依傳承內的事了。

90.有不好的念頭偏差的思想這是人之常情  不要過分奇怪  最好是能不受其影響產生偏差行為  即使做錯了事也要自我了知  經常性的懺悔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不要太苛求自己  適當的原諒自己就是自我救贖  不要臨時抱佛腳  也不要想做上帝的子民  如果到時候他們沒有出現呢  還是自己救自己吧。

91.我建議閱讀佛經原文  不要一下子就去看註解  不懂的話可以多讀多看幾遍  因此能生出一點體悟都是自己的  看註解不過是輔助  停留在知識的層面  並不能因此生出智慧來。

92.華藏金剛上師曾經開示居士可以成佛  居士的智慧並不亞於出家僧  我們有勇於入世的精神  真正在世間行持輪涅不二的不二法門  所生出的佛法體驗智慧也是牢不可破  在家居士絕對不要妄自菲薄  但凡佛弟子都要有成佛的自信心  沒有自信心什麼偉大的願景都是空談。

93.試問哪一個出家師父不是由清苦的小沙彌做起  要承受一點一滴的磨難最終才能成就  如果要出家又要享樂那不如不要出家  免得多造罪孽  那些不肯吃苦清修的出家人  又怎麼對得起供養的眾生  很難理得清楚  地獄門前僧道多  你們自己好好想清楚明白。

94.佛法講自性才是主人  身體只不過是一個容器  但是這個身體容器還是要好好的把它保養好  如果耗損到不可回復的地步  那人生只好結束  平常要做好養生功課  這樣可以減少身體受到病痛的折磨  人生會過得比較舒服  人生是永遠的輪迴  性命兼修這個觀念要盡早建立起來。

95.做人要有擔當  要盡到自己為人的本分  如果只想享受權利不盡到義務  那這個人生就沒有意義  白來了  問自己此生做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96.佛法看似都是一些艱澀難懂的佛經  其實無非是一些做好人的道理  利益眾生  和自我解脫之道  不懂的人沒有關係  你只要做一個好人  而且皈依佛信佛這樣就好了。

97.在世上找不到真實  這不過是考驗的幻境  如果太認真反而會深陷其中無法抽離  這世上的名利財色看似美好  反而是誘惑的陷阱  有智慧的人不會受到影響  低下的靈魂就會受到控制  沒有超脫的智慧  將永遠受其枷鎖牢牢控制。

98.世上的是是非非不要太過較真  只不過是人生的過程  有苦有樂有歡笑也有悲哀  有用心努力過就好。

99.沒有恆心和堅持  根本無法證悟分毫  在世上也不能成功  福報也無法保持  所以有所堅持的人並不傻  不懂的人不要加以嘲笑。

100.學佛之人要忠於國家  有大愛有友情  但我們是屬於超脫塵世的存在  要追求屬於自己的理想  要有一個佛陀理念的世界  這是學佛人終極的目標。

101.不要去說別人做得不好  為什麼達不到自己心中的理想  要反問自己  有些事情也是沒有做到做好  不要去要求別人  應該是要節制自己  個人的事  還是要各人自己去負責。

102.幫助他人要平等心和分別智兼顧  世上苦難的人很多  而我們的資源有限  要優先幫助善良的苦難人  對於惡劣的人、憎恨心貪取心很重的人  要斷捨離  交由因果去處理  並不是慈悲心不夠  而是自己能力智慧有限。

103.自渡比渡人來得重要  自力比佛力更加穩固  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  根本無法渡化他人  同樣是漂泊在大海中的迷茫船隻  高談闊論不如穩固的修行  美其名叫菩薩  其實是一個輪迴生死不知解脫境的凡夫。 

104.天道與神道  不管是慶典或是繞境  應減少炮竹煙火金紙香之使用  重視內在減少外在虛華的追求  兼顧實在、節約、環保、健康等理念。

105.末法時期千萬不要助長外道邪教氣焰  否則必然要遭受清算  那時的沉淪便是遙遙無期  對於宗教的揀擇一定要慎重。

106.有的人可以接受你可以跟他講  不能接受的點到為止  不要多說  免得傷了和氣  這樣對自他都不利  對牛彈琴  跟動物講人話根本聽不懂  有的豬牛羊要被抓去宰殺的時候  他們也會掉淚  這個時候他們才知道覺悟。

107.在佛道之中都有所謂的成道位階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護法尊神  我只奉勸大家不要對於神道過度追求  他們並不究竟  不能當眾生的引導老師。

108.世上的學問是如此之多  窮忙一生學得完嗎? 想想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 一生只要足夠溫飽就好了  其他的多學學佛法的觀念和心態就對了。

109.想要在未來世得到未來佛彌勒救渡的佛弟子請注意了  請你必然要皈依本師釋迦摩尼佛的正信佛法  因為這是本師釋迦摩尼佛親口所說  下一任未來佛是彌勒將來接棒佛法的弘揚  釋迦佛並把所有的弟子托付給未來彌勒佛  為了在未來世能成就阿羅漢聖果  今生一定要皈依本師釋迦摩尼佛所創下的正覺佛教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未來彌勒佛。

110.現代的社會貧富差距懸殊  表面看上去不公平  但其背後自有一套運行法則  事實上每個人都沒有驕奢和志短的本錢  窮人不需要自暴自棄和志短  倘若失去了志氣你將一無所有  富人和掌權者今生可以富貴榮華  這是過去世的善緣成熟  所謂的風水輪流轉  還要再造善業福緣為來世打下好的基礎  一旦失去善良本性惡緣便會來臨  金錢和權力雖好但也容易讓人迷失沉淪  以致於過度的去追求  希望人們能夠覺醒  不要成為金錢和權力的奴隸。

111.佛法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在覺醒中生活  現代人生活沒有規律也沒有紀律  熬夜狂歡  暴飲暴食  縱情聲色不知節制  迷失在物慾金錢權勢的洪流中  喪失冷靜思考容易衝動暴怒  對周遭人事物表現冷漠喪失感情溫度  會讀經持咒念佛吃素卻不知道要修心  現代人連基本生活知識態度都有問題  真是可悲需要憐憫的一代。

111.佛法要在末法中廣泛弘揚開來  需要僧人和居士齊心合作  佛門要合作不要互相攻擊批評  唯有團結齊心力量才會大  佛法是世上最圓滿的好東西  要將佛法推向世界各角落才能救渡更多的人  佛法必然要落實至各階層應用在生活中  與人類社會緊密結合  達到人間淨土的目標  如果脫離不深入必無法達到全面化  其中的傳法菩薩至關重要  必要將全人類心靈道德全面提升  並且要超脫世俗  在心中建立成佛和建立佛淨土的目標  在人間傳授正覺佛法成道法門  人間淨土佛國世界將能達成。

111.宗教是人生的燈塔  迷茫者靠岸處  佛法更是圓滿人生的教育  真正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哲學  指引信者走上一條光明正覺的人生道路  高僧居士大德皆是如此。

111.文殊智  普賢行  觀音慈  金剛勇  智者是人生方向的指引者  行者透過實踐達於彼岸  慈悲是佛法不變的救渡法門  菩薩是世人的慈母  可以出生無數諸佛菩薩金剛與勇士  金剛是世間正義的化身  真正世間的勇者救護主  在此讚嘆菩薩與金剛的無畏行。  

111.40歲以前所受的是前世的因果  40歲以後所受的是今生所造的因果  所以不要怨天尤人  埋怨自己的境遇  更應該積極進取  為開創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正所謂前因後果自作自受。

111.現代人最想要的就是開悟  否則生活即使過得再好都是迷迷茫茫  無論再怎麼經歷挫折艱難被罵被侮辱等等  都沒有辦法達成  因為始終在固執執著情境之中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待人處事都能從中獲得知識經驗  要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吸收成為養分  順境不驕奢逆境不喪志  善守護心行於中道  另外個人在此提供一個方法  不管世態是如何  堅持持咒下去準沒錯  總有一日  你會體會我所說  這就是專注和空性的道理。

111.最後  願以傳法和持咒之力回向  消除無量業障  成就無量福報功德  往生本尊淨土  成就無生常存之法報化三身。

釋信良/陳真君 2023/06/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良居士 的頭像
    信良居士

    紫微真君的家 紫微聖王轉法輪

    信良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