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所修持的禪修.禪定和入靜方法(邁向清淨之道)

 

我知道很多人都對禪修有很濃厚的興趣  只是坊間的修法莫衷一是  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抉擇  下不了決心來修煉  個人認為此修法很重要  所以特別把自己修煉的方法整理出來  因為眾生正無時無刻受到外境(界)的嚴重影響  特別執著於用心用意  這對於眾生傷害很大  嚴重阻礙了眾生的開悟  此文對於迷茫的眾生有極大的幫助  如果你對這個法門有興趣  你可以選擇往下觀看  畢竟這是我所使用和領悟的方法與見解  在此僅提供給有信心的眾生參學。

 

行住坐臥都是禪  禪有分為禪修(靜慮)和禪定(靜定)兩方面。

 

禪修指的是觀心思辨  是一種內觀動作  這要在身心都靜下來的情況下去做  屏除一切的雜念妄想  讓心澄澈乾淨  去思維現象中的一切  佛法中徹悟解脫的法門  乃至於生活中的種種  如果常做就可以迅速的覺醒  產生出思辨的智慧  建立起屬於自己正確的心態  最重要還是要把它應用落實在行為修行上  徹底根除不好的習氣.想法和觀念(邪思)  讓行為符合佛道.中道和平常心  禪修者要能自在  不要呆板嚴肅  如果能加上一些快樂和活潑的元素會更好  禪修完全是一種心理狀態  所以凡夫不要以修行人的外表和作為來論斷  否則便是一種盲目的認知  會完全誤解一名禪修者  中國著名的修禪成就者有濟公活佛.寒山大士.拾得大士等等。

 

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  但首先就是要建立佛法的人生觀  多多去吸收有用正確圓滿的佛法  並時常在心中升起  要改變個性  讓佛法的思維引領新生活  完完全全讓佛法在生活中去展現  也就是將正確的佛法認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修行需要靠正法去引導  要衝破世間的幻象  就一定要進行禪修  以上是我簡單所講禪修的部分。

 

以下是我所理解禪定修法的部分  達摩大師曾經開示  外離相曰禪  也就是於相離相  不再受到外境所干擾影響  內不亂曰定  身心不受到外在及心理所影響  始終內心能保持平靜安詳  修法重點在於根塵脫勾  眼耳鼻舌身意不再對境產生色聲香味觸法  這需要佛法正知見的輔助  及經常性的練習  才能把自己對境處事的定力練出來  漸漸消除貪瞋痴等欲念及執著  如此在世上就能游任有餘  把外境反射出的一切對自己的影響降至最低  慢慢趨近於真實的實相  也就是佛法上所說的如如不動  世俗上所說的大智若愚  我觀六祖惠能大師也是同樣的意旨。

 

真正的禪定是在日常生活中  行住坐臥間  絕不只有坐禪一項  但要達到入定就需要身心完全靜止下來  一種是入靜一種是入定  這需要眾生自己去摸索和練習  由於持續性的練習就能漸漸提升漸進  凡事都要付出努力  不堅持下去就不能開花結果  出家人的時間比較多應該要經常性的練習  講經說法雖然好但要兼修禪定才能解脫  在家人可用的時間比較少你們可以參照我的方法來做  也能獲取部分靜定的功力  同時要把身體照顧好  我建議可以的話學一下氣功呼吸法  這對於入靜定有幫助  身心要達於平衡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世上禪定成就者比較少的原因  我想世上的禪定成就者應該是有的  經由媒體的披露我認為尼泊爾少年就是其中之一   以下我所說的方法或許還沒有達到真正的禪定  但對於禪修和入靜還是能起到一定的幫助  我來講講個人比較常用的行禪和臥禪。

 

行禪就是一個人靜靜的走著  不要有太多的心思  也盡量不要受到外境所影響  內心盡量保持平和平靜  也可以雙手合掌心無旁鶩  在外表看來感覺什麼事都沒做  但是精神清楚明白  察覺力非常靈敏  這時念頭想法不時會出現  看著就好不要去執取  這個想法念頭就會消亡  也就不會對禪修者產生影響  看起來行禪比較簡單  非常適合在家人來做  應該要持之以恆  重點在於獨處  雖然純粹的禪並不涉及其他的修法  但是我是一個密宗行者  在此我也要跟大眾坦言我有時有兼修持咒  但這並不相妨礙  可以無念也可以持咒  這就是我所修持的禪密兼修法門。

 

臥禪就是當你躺臥的時候  身心放鬆去修煉入靜入定的方法  可以參照以下兩種方式去進行  我個人都是在中午午休的時候  但記得中餐要提早吃  免得胃腸或是身體產生不適  提供給大眾參考。

 

觀呼吸法  看著自己的吸氣和呼氣  只是放鬆的看著不要用意  呼吸氣的次數多寡快慢都不用去在意  觀呼吸可以讓自己的心清明澄靜下來。

 

另一種就是頂輪.天目.人中或是下丹田的觀想專注法  讓身心盡量放鬆下來  身體不動心中盡量不要生起想法  專注於幾分鐘的呼吸法  隨後把呼吸的感覺也放掉  開始專注在上述的部位  隨著自己當時的感覺喜好  自自然然不用勉強  最終要專注在同一個部位  這樣注意力才能集中容易入定  如果始終漂浮不定那表示你的心仍舊紛亂  因此專注集中就是禪定的前修  讓如此的專注集中維持下去  但絕不去強求時間的長短  如果能夠自然入睡或是入定就太好了

 

禪修者要靜心內觀  不要盲目向外去追求  過度的旅遊活動  不必要的應酬  參加廟會繞境  盲目的偶像神明崇拜等等  佛教真理依法不依人  不要產生造神.聖人.上人.創世主.救世主等等的思想  大家都是平等的  只不過聞道在先術業專精而已  對於自己的上師我們要絕對的尊敬  這是為人弟子的本分  其他的善知識大德我們應該要尊重  而不是過度把他們當成神明般膜拜  如此的行為便會更加愚痴  以上這些只會讓學佛更加迷信更將迷失  佛法所教的完全是要自己去內修內證  某些眾生在將來能夠靜心下來  便會明白了知我所說的道理。

 

為了建立起正確的禪觀  正確的理念和認知還是很重要  禪修是為了要去領悟佛法中所說的空性  所以對於空性的正確理解就很重要  空性是活的  含藏萬有  是空有雙融  是空中妙有  絕對不是空無一物  偏空或偏有  無念雖然好  但這是一片死寂  修禪之人不要從空和無念入手  應該在生活中  導入佛法的正知正見  一步一腳印去實修  去悟道去證道  不要停留在枯坐冥想的狀態  為什麼禪的傳承會始於大迦舍尊者  他是一個實修樸實的人  用安忍去渡過所有的苦行  始終精進絕不放逸  他的心跡就是禪修的寫照  見拈花而微笑  如同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  從污濁的身心綻開出香美的蓮花  花開花謝悟無生  在現世活出了一部禪史  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一個未到地一個到地  這就是北宗神秀和南宗惠能的差別  所以修禪之人心中要漸漸放下執念  要在世間修出大自在  不要被世間的一切所綁住  身體雖然是一個包袱  但是心靈永遠屬於自己  安頓心靈身不放逸  要過一個符合中道清楚明白的人生  不論何時何地都能身心自在安詳。

 

禪定和般若是佛法最重要的修法觀念  也是成就的關鍵  佛法的成就要建立在中道之上  所以禪定和般若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修行此法都是基礎班  即使是唸佛可以往生  持咒精純可以召請鬼神都是一般般  只不過是佛法的表象法  眾生不要太過執著  以為那裡就是究竟  禪修有成就能衝破人體的枷鎖  身心得到大自在  般若空性智慧蘊藏在八正道中  平常要多誦讀金剛經和六祖壇經  用佛法的正知正見在日常生活中去修持  這是我給大眾的建議

 

人生就是無常  在本師釋迦摩尼佛傳遞給大迦舍尊者的時候  蓮花的外表雖然它很美  但是即將凋謝  這跟人一樣  修法並不在於外表色身  在於人的精神本質  過去的種種譬如昨日死  今日的種種譬如今日生  往後的種種要在今日建立  要在心中升起不善不惡的種子  過去的善惡是非就不要再糾結於心  徹底摧毁掉過去心中的善惡觀念  徹底摧毁掉善惡的種子  不破不立  行諸佛事而不執著  法界的實相就此展開  從此不入生死  寂靜涅槃  化身任運自在  隨緣渡化眾生  法界的實相真的艱難難懂  但沒有實修就無法體會。

 

禪修的目的是為了要明心  心境越來越慈悲明白  要用真誠的心跳脫世俗的心去看待事物  不要虛假外表帶著面具過日子  不能真正面對自己的心修行什麼都枉然  禪定的目的是為了靈魂自主自由  純粹精神而能淬煉提升  修持正法終將明心見性  將來必定要與源頭連接  佛法的修為雖然無為不執著  但也間接成就了法報化三身  禪修成就者必然能開岀美麗的花朵結出圓滿的果實。

 

禪的修煉無非是要提升專注.清明和定靜  人生的修煉莫過於此  如果你真正修持入門  就能體會當中的寧靜快樂  色界天人是以禪悅為食  但這需要恆心的修煉才能達成  否則永遠只能停留在欲界不斷地輪迴  人生苦短  如果你能了悟就要從中去尋求解脫的方法  在世上修煉入靜的工夫非常重要  或許還沒有達到禪定的境界  凡事自然就好不必強求  但多多的練習對於修定.修靜.身心放鬆和安定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  禪修者不用在意世俗的眼光  世上的一切框架都不可靠  不要被世俗的觀念所綁住  即使禮法也不能  重點是自己要清楚了解自己  能管好自己的心  就如同前面所講  經常性的修持禪修和禪定  對於眾生的開悟證果有莫大的幫助  感嘆眾生累世修禪的因緣不具足(延伸閱讀:蓮花生大士即身取證簡要之法解說、紫微真君佛徒篇、禪宗祖師禪)。

 

真正的寂靜涅槃永恆解脫境界在於四禪天  三禪以下的色界天和欲界天  只是暫時的居所都不是究竟  無色界天是高級外道的往生處  那裡也是有生滅的  並非永恆之地  當然低級.低階或修行不如法的的外道去處可想而知  所以外道法不可學那裡也不可去  縱使去了  將來也要死亡再入輪迴  只是壽命長短的問題  不但不能解脫  還要再來人世遭受種種的苦難  所以要學就要學正知見的正道佛法禪定解脫法門。

 

祝願  聞法的眾生都能勤加修持  開悟智慧  解脫證果。

釋信良/陳真君2023.10.07

佛法正覺文章歡迎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良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