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功德 :

<梵網經>云: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困苦。

 

<大智度論>亦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戒殺放生:

《大智度論》:「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普賢行願品》:「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優婆塞戒經》:「一切眾生因殺生故,現在短命,財物耗減,眷屬分離,橫罹其殃。捨此身已,當墮地獄。」

 

憨山大師放生偈:「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

 

慈受禪師戒殺放生偈:「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  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  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  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佛門弟子信士、信女大德們各自到菜市場買活魚、活鳥、活禽、活獸各種眾生有命之類放生簡軌
面對飛禽、飛鳥及魚類、鯉魚、青蛙、田雞、鱔魚、鯽魚、泥鰍、土沙魚、龜、鱉、無毒之蛇類眾生等等,合掌合十,唸:

南無佛寶 南無法寶 南無僧寶(三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遍或三遍)
南無觀世音菩薩(一遍或三遍)
南無地藏王菩薩(一遍或三遍)

再唸法偈
「乘佛慈悲願,我今救眾命;
  希眾信三寶,解脫被殺苦。」

後唸六字光明咒

嗡 嘛 呢 叭 彌 吽

吉祥圓滿
佛門弟子普明居士恭撰
註明:務必到乾淨之水源、湖潭、河流放生。

 

 

印光大師戒殺放生文:

「良以我與一切眾生,皆在輪迴之中。從其始來輾轉相生,輾轉相殺。彼固各各皆為我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我亦各各皆為彼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於人道。固宜解怨釋結,戒殺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為念佛回向淨土,令得度脫。」

「凡大聖大賢,無不以戒殺放生,為挽殺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須聽屠門夜半聲,又云,欲得世間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是知戒殺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謨也。」

「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於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若不加憫恤,恣情食噉。一旦我福或盡,彼罪或畢,難免從頭償還,充彼口腹。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

 

「要曉得救畜生的性命,實是真正徹底救人。」

 

「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冤冤相報殺。」

 

放生法語:

1、《大乘起信論》云:「初學菩薩,雖修行信心,以先世來多有重罪惡業故,或謂魔邪所惱,或為世務所纏,或為種種病緣之逼迫。為難非一,令其行人,廢修善品,宜勇猛精進,晝夜六時,禮拜諸佛,供養讚嘆,殲悔勸請,隨喜回向菩提,常發大願,惡業消除,善根增長。」

2、「人之有病,皆由因果。所謂心包果海,果徹因源。累劫殺業,致病魔惱身,放生償債,功德殊大。」

3、弘一大師:「惟願諸君自今以後,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殺生之事。」

4、金山活佛:「最好的消業方法,莫過於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惡業莫過於殺生害命,反過來說,世界上最大的善業是莫過於戒殺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話,趕快量力買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壽的。」

5、寒山問拾得:「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諸佛無心,惟以愛物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諸佛心願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世音也。日日放生則慈悲日日增長,久久不息則念念流入觀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願,宜廣行勸勉,善令群生同歸悲化。」

6、梁武帝問誌公禪師:「放生功德如何?」

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經云: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緣,遂使昇沈各別,以渠生死輪迴互為六親眷屬,改頭換面不復相識。若能發喜捨心,起慈悲念;贖命放生者,現世保病延生,未來當證菩提。」

7、蕅益大師:「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於放生;放生一法,唯擴與久,一杯水不救車薪火,唯設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車火未有不滅者,今殺運紛紛,並同分惡業招感,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

8、懺雲和尚:「丙申春雲臥病岡山,經久不癒。醫藥治療,營養滋補,靜攝調護,悉皆罔效,身心苦悶,不知所措,嗣承淨業道侶慈悲勸諭,謂若提倡放生,與眾行之當得早占勿藥云云,雲遂依勸言,先自放生,並向諸方提倡,經時不久,頑強痼疾霍然痊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良居士 的頭像
    信良居士

    紫微真君的家 紫微聖王轉法輪

    信良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