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勸君不要釣魚蝦

 

大家小時候或多或少 都有傷害過眾生 這是因為我們當時年紀小 不了解其中的道理 但現在我們長大成人懂事了 並有判斷力 應該知道孰是孰非 知所取捨 佛法強調的是眾生平等的理念 眾生生命都是惟一無可取代的 生命絕對受到保障 任何人均不得任意剝奪 萬物平等啊 取爾所需剛好就好 為了口腹之慾而殘殺動物 是觸犯因果天律的嚴重行為 千萬不要虐殺動物 吃活物比較美味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宴席上有出活蝦料理 我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吃 我是肯定不會吃的 因為這就是我要守的戒律 因此佛陀也說了很多的因果故事 目的是在警醒世人 不僅要愛惜自己的生命 同樣也要愛惜動物的生命。

 

 

佛法云:殺生害命是第一等的罪業 很多人因不明瞭因果而恣意殺生害命 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果報是非常的嚴厲 生生世世與你糾纏在一起 生活怎麼能過得舒坦呢 我買魚蝦螃蟹 都指名要買死的 老闆也是覺得很奇怪 我是有得吃就好 口感差一點沒關係 這就是我們要遵照佛陀的戒律而行 將心比心 誰也不願意受到傷害 尤其是被殺害 這個報復心和瞋恨心都是非常強大的  道理很淺顯大家都懂 看個人要做不做而已 是非自有公論 因果昭昭報應不爽 如果畏懼因果報應那就不要做 有違犯的應淨心發露懺悔改正行為 並力行戒殺放生 以後功補前過 自然能夠從輕受過 一段時間以後命運自然能夠轉好 愛護保護眾生生命是第一等的善行 莫等到報應臨頭時才要來悔不當初。

 

 

魚兒在水中悠遊 何其自在 善良的人更喜歡欣賞魚兒在水中優美的姿態 僅為了一己之私欲 就來剝奪其性命 魚兒有知豈能甘心 一縷幽魂能不向閻王投訴申冤嗎 你害它性命 它能釋懷不向你報復嗎 要知道低靈動物的報復心都是很強的 不可能不報的只是時機未到 講得聽還可以挽救改變命運 講不聽那就隨緣了 此恨綿綿無絕期 冤冤相報何時了 同理可證發生在你我身上 嘴上被勾著鐵勾 生命受到殘害 你要嗎 害它一命 要還它百命千命 值得嗎 這就是因果的嚴厲 請聽我一言 速速停止這等自害害它的行為 何況釣魚 僅能滿足個人一時的娛樂和口腹之慾 況且你吃它半斤 還要還它八兩 正當娛樂何其多 千萬不要以傷害眾生為娛樂 佛經云:戒殺放生功德無量 世世安穩心無虧欠 是第一等的善行 是為自己及子孫培福積德的最佳方法。

 

 

這是佛陀親口所說 釋迦族為何會被滅族的事 在遙遠的過去生中 釋迦族人是一群捕魚人 而現在的琉璃王就是大海中魚族的首領 有天魚族首領和他的同伴們被漁民捕獲上岸 全村人分食這些魚蝦 釋迦佛的前身是一個小孩他沒有吃 只有在大魚的頭上踢了三下 到現在他成佛了 還要受頭暈的果報 琉璃王小時候就住在釋迦國中 常受到釋迦族人的欺凌 舊恨加上新仇 琉璃王曾三度率兵欲攻打釋迦國 佛陀也三度親自擋在路口阻止琉璃王 琉璃王也因此三度退兵 當琉璃王第四次率兵前來 佛陀便不再阻止了 因為因果不昧 釋迦族從此被滅族了 神通第一的大目鍵連 曾將釋迦族神靈用缽偷偷帶往天界 希望能保住釋迦族的血脈 豈料打開時均已在缽中化為血水 這事佛陀雖事先已知不可行 但也沒有事先告知 讓神通第一的目鍵連真正印證了“神通不敵業力因果” 有的事情並不是神通都能解決的 業力是要遵循業力法則的。

 

 

我寫一首警世詩云:

魚兒水中自在游

卻遭釣客伸毒手

娛樂裹腹短暫樂

忍心下手命不留

勸君莫做害命事

因果昭昭報不休

戒殺放生勸君行

保君萬世與千秋

 

釋信良/陳真君 作於2012.11.16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良居士 的頭像
    信良居士

    紫微真君的家 紫微聖王轉法輪

    信良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