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覺悟人生的話

 

今日,既然有緣到本網站,何妨靜下心來,小歇片刻,即使片刻的寧靜,都是永恆,進來看看,不要急著離開,就像在茶館裏享受一壺好茶,享受著一份悠閒的時光,不要急,慢才是對的,將這裡當成自己的家,到處看看,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喜歡的就帶走,認同的話也可以介紹親友來此逛逛,相逢自是有緣,何妨結個善緣佛緣,知己難逢!無緣即使對面相視,亦是索然無味,心有靈犀,縱使千山萬水阻隔,也能心靈相通,彷彿一條線將兩人緊緊相繫,願你我都能超越時空的界限,直達永恆寂靜的彼岸,祝大家法喜充滿,平安喜樂。

 

消業障是佛法入門的首要課題,吾人從無始以來,因一念無明、一念迷,迄今已經無數的輪轉,身心已沾染無數的習氣與業障,佛法將自性比喻成金子,真金已被業障層層包裹,不能顯露,此刻,我們要經由修行覺悟將之去除,使金子顯露,自性顯現原有的光明。消業障的方法很多,根本就是從心著手,心態上根本改變,轉惡心為善心、轉迷心為覺心、轉自私心為公道心、轉黑暗心為光明心、轉染心為淨心,確實下功夫對治自己的習氣、毛病,修正言行,再加上佛法的薰陶,日積月累,用心耕耘,必有收穫。

 

初機學佛請常在靜處靜心專修念佛或持咒,一門深入,直達真如本性。至於學法之多少,則予隨順,暫不強求,先選擇可以接受的法,再陸續增加,待佛法信心穩固後,對於佛說之顯密經典多方涉獵,反覆研讀,務求真義,融通顯密佛法。自渡之人,在精不在多,信願真切,發菩提心、修心養性及守三昧耶戒,學佛菩薩行誼,仰仗佛菩薩之救渡或自渡;學法師自渡渡他之人,除了自修外,對於佛說之顯密經典、佛教各宗各派應多方涉獵,不一定局限在某一個師傅或某一個上師,凡是佛門正宗任何一個成就證道者皆可以是我們的師父,融通佛法,才能順應眾生之根器方便說法,使有緣眾生均能應機得渡。

 

佛說三世因果,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須知因果非虛,務求止惡行善。現代人有富貴貧窮、高矮美醜,無非過去世之業緣於今世成熟所致,須知,身處順境(尤其高位者),常存謙卑心、低下心,不仗勢欺人,不貢高我慢;反之,若處於逆境(病痛或困苦),應甘願承受,不怨天尤人,視為為自己消業障或還債,業障消除,運開命好,否極泰來。若見他人勝過自己,則予隨喜讚歎,發奮修心行持善業,不存心嫉妒他人自己為差多予憐憫幫助,莫存輕視之心,助人即會得人緣,幫助他人即是幫助自己。天堂地獄惟心造,心善則是天堂,心惡則是地獄,心淨則佛土淨。

 

貪心、瞋怒、愚痴、我慢貢高、嫉妒為五毒,是五種煩惱,為六道輪迴的種子,因緣成熟則會受報俗云: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切都是自尋煩惱,妄想執著,心無明所致。煩惱剎那生滅,並非真實存在,覺悟者不應對其執著;煩惱亦是修行之助緣,不要對其懼怕、懊惱,正所謂:道高一尺,磨高一丈,煩惱即是考驗,成就菩提之種子,障礙之反面即是覺悟,超越障礙、降服煩惱方是正途,請儘量保持平常心、空心、中道心,圓覺經云:障礙即究竟覺,煩惱即是菩提。

 

佛家云:佛渡有緣人,俗云: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今日網路時代,在家中電腦前,就能見聞佛法,也是大家佛緣已現,佛法應運普傳佛菩薩之悲心體現,否則即使面面相視,亦不定具有佛緣。佛法之可貴,在於能渡我等出離火宅,脫離輪迴苦海,佛菩薩自喻慈航普渡,苦海做人舟,渡眾生到達湼槃彼岸,可謂用心良苦大家今日得見聞佛法,莫非過去世有種佛法因緣,佛以智慧方便說空法、覺法、圓法、頓法、正法、中法、雙運法、密法等,殊勝難能值遇,有緣得見聞,當自珍重。

 

在人的心中是善惡、正邪、真妄並存的,修行較好的人,心中常存善、正、真,對於惡念、邪念、妄念、雜念則較少,但能超越善惡、正邪、真妄,在心中不予思量分別,則是更好,願大家的心都能常清淨。壇經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希望大眾能體悟其中奧義。學佛修行在於提昇心靈層次,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是要讓我們在世間覺悟的,如能進而推己及人,幫助眾生亦能覺悟,脫離輪迴苦海,則是佛法積極入世,世出世間、輪湼不二的體現。

 

佛法教我們要「放下我執」,但是說容易做來難,因為大家畢竟輪迴久了,一時之間也積習難改,所以我們要發勇猛心、長遠心積極修行改正自己的言行,把我執放下,餘習改掉。於心中常自思維一切畢竟無常、畢竟空。多念佛或持咒、修法、觀想、助念、本尊法、修習空假中三觀、修心養性、發菩提心慈悲利它行等,倒也都是很實用的方便法,日久功深,法溶入於心,不知不覺中,這個假我會慢慢變成真我的,放下我執,才會自在。

 

佛陀在入湼槃之前,特別交代後學四依法,用以辨別佛法真偽,為後世佛弟子學佛修行之準繩。個人見解如下:依法不依人(依佛所說的法,指的是佛經,而不是依據某個人,因人會變,大法師所講的法我們亦要用智慧加以分辨),依義不依語(依佛經之真實義,而不是依據某人之講解,語言文字已落了階級,亦有可能錯謬,背離真實義),依智不依識依本起用(般若空性),而不依識神,誠如慧能大師所講,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能善分別一切法,而不起分別想),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了義就是了達第一義諦,徹悟法界實相,真如起用,如幻行諸佛事,如幻渡眾)。

 

禪淨密為佛教的三大實相法門,一門深入,發長遠心,誓願不退,期能一世修行成就,回歸法界,如能皈依具有真實傳承之上師,修行較能迅速成就,因修行一靠自力一靠佛力,完全靠自力修行較難成就,仰仗傳承佛菩薩本尊護法加持是修行的捷徑,亦是將來回歸法界之歸宿,這也是佛教與外道之區別。

 

文字為方便法,究竟法中離語言文字及種種形象,無一法可立,無佛可證,無修無證無證者。念佛、持咒為方便法,體性為不二法門。阿羅漢、緣覺、菩薩為三乘法,佛為一乘法。修心養性為漸法,明心見性頓法。頓漸雙運、理事雙運、慈智雙運、定慧等持、禪體密用、空有雙融雙超。維摩詰經云:不住無為,不盡有為,勸學菩薩行誼。居士請常存感恩心、謙卑心,時時體悟人生無常,人身難得,因生死迅速,勸君修行要及時。

 

般若是妙智慧,不同於世間之聰明,能真實渡脫眾生到達彼岸,為菩薩六度萬行中最重要的精髓,是佛法的基本內涵,學佛修行不管何宗何派,一定要修習般若,才不致於誤入歧途,初入門應常研讀般若經典或古德對之註釋,如心經、金剛經、大般若經、六祖壇經、達摩祖師破相論、血脈論等般若見性經典,潛移默化中,身心由內而外自然改變,終能成為佛法器,代佛宣化,所以,佛法說般若是佛母,能成就三世諸佛。

 

『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湼槃,是佛教用以印證各種說法之正確,故稱三法印。個人見解如下:諸行無常係指一切有為法,都由因緣和合而成,剎那生滅,如人身之生老病死,山河大地之成住壞空,心念之生住異滅等,均有生有滅,具變異性,不能永恆不變。諸法無我係指世間萬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我的存在,即說一切法皆依因緣而生,相依存,並無「我」之實體存在。寂靜湼槃係指不生不滅、法爾常存之境界,為佛弟子的究竟歸依處。湼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諾那祖師有云:密宗行者,不論男女、在家出家,均可成佛,其關節即在於不可一時忘失菩提心與守三昧耶戒。居士常存慚愧心、卑下心、精進與虔誠,便易成佛。若是大根器,勇猛精進,一心不二者,有閉關數月或半年一年得成就者,亦於二三五年或六七八年得成就者。縱根基稍劣,只要精進不怠,毫不生疑心者,最遲修持十三年,總有相當之憑據。若根器既屬庸劣,修持久無恒心,亦可種個成佛之因,待來世,或二三世、多世後,因緣成熟,亦可成佛。如悠悠忽忽,不自努力,且存懷疑之心,縱修百年,亦屬枉然。

 

以下法門,提供大家利用時間實做,交互實施,相輔相成,並儘量保持平常心,對法不要有所偏執,如下:親近善知識、行善止惡、絕對不可以傷害眾生、研讀佛經、唸經、端心正念、觀想、唸佛、持咒、憶念佛菩薩、祈請佛菩薩、懺悔消業障、功德迴向、隨喜、慈悲喜捨、保持覺醒、觀人生無常、觀人生諸苦、靜心、觀心、調心、平等心、不動心、對境煉心、練氣、禪修、空性非頑空、一心三觀假空中、本尊法、觀四聖諦、觀十二因緣、行菩薩六度、行八正道、普賢十願、發願往生淨土出離心、發成佛之願成佛渡眾生

 

最後一點,一定要要身心健康,要能正常吃,正常睡,正常工作,正常生活,能好好學佛,要能大笑三聲,身心愉快,否則學佛修行何益,如果心態上拘謹拘束或是不快樂,那這種修行都是不正確的,如果業障已經出現,生活上已經出現種種艱難險阻,身體生病或是開刀,極需要佛菩薩給予加持和幫助,從某個層面來說這個機緣已經開啟,雖然它是個逆境是個折磨,但該來的總是會來,如果能夠生起正面的心態來應對,那它就能帶來正面的改變具有正面的意義,這就是學習佛法進入佛法殿堂的時機,要入佛門每個人的機緣不同,大部分人都是遇到逆境,沒有挫折怎麼能覺悟,所以不要灰心失志或是對人生失望,我希望你們能夠誠心懺悔並且來信仰佛法,用佛法的慈悲包容來撫慰心靈,學習佛法的精神來改變自己的心靈內在,度過難關開展新生,人生出現轉機生命就會帶來美好,佛法是心靈的靈丹妙藥,真實的信仰就能產生強大的力量,人生世間的覺悟和生命心靈的覺悟同樣重要,需要用心多花時間去參悟,佛法把覺悟分成不同的等級,有世間覺.出世間覺.正覺.圓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等等,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種,迷與覺存在不同的層面空間,要一層層的去參悟領會,佛法就存在生活的實踐之中,一時的覺悟很容易,要時時的覺悟就需要有成片的功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財追求要適可而止畢竟身體健康更重要,一個人的福報冥冥中自有注定,福報和財富要同時擁有畢竟是少數,不要使自己成為錢財的奴隸,修行人要能忍受寂寞,要能忍受住高壓的寂寞,將心專注在內在,審視什麼還能令你心動,什麼還能動搖引誘你的心,徹底斷除這些誘惑,擺脫他們,好好地看好管住自己的心,不要去營求追求這些東西,致使令自己做出身心放逸及種種錯事的行為,使自己陷入循環往復的錯誤循環中,否則修行還是輪迴不能超脫,這就需要佛法覺醒的力量,將自己的身心重新拉回安住在正軌之中。

 釋信良/陳真君 作於2012.10.25晚間 2022/07/25再修正

 

 

覺悟人生小語

 

如果不能持戒道德就不會高  定力沒有生出神通就沒有辦法出現  智慧需要靠實踐佛法而來  真正的空性無為才能趨近於本源  大慈大悲大智大行大願才能成就佛菩薩的化身  現出家相修得大圓滿才能證得佛果  如果不能證果  即使你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抱負  不過是一個大心的眾生。

世俗就是牢籠 輪迴不過是在牢籠中轉生 沒有突破世俗牢籠的框架 就不能獲得解脫自在 誤以為世俗是歸途 沉浸其中 美其名不過生活過得比較好而已 結果全部是顛倒夢想!

能自覺就能自救  不能覺悟者終究要自我(因果)審判。

死亡不可怕  死亡是走向另一趟旅程  重點在於歸處。

天大地大 心也大。

佛法不離世間法 佛法不離世間覺。

講經說法不能渡脫自己 法師應先自修自證。

諸佛祖師唯傳心地法門。

沒有善法支撐 這個世界將不復存在。

菩薩六度 自渡渡人。

用八正道去生活 在世上了緣 渡眾 圓滿。

善法堅固 畢竟成就菩提。

佛者覺也 圓證五眼 無上正等正覺。

在生活中 盡量去圓悟佛法。

在世間了緣隨行 世間債世間還。

用這寶貴人身 一世修行成就。

發菩提心寶貴重要 更要時時覺悟。

以菩提心為基礎 再發成佛菩提心 為渡眾生願成佛。

能發成佛大願 是人中龍鳳 三界六道眾生因而得渡 無不讚嘆。

見人善行心隨喜 見人修道心隨喜 見人證道心隨喜。

佛為世尊 天人師 三界四生大慈父。

三界如火宅 眾生渾不知。

出三界脫輪迴 必須先發出離心。

做好自己本分事 不管他人閒言語。

謹言慎行 守口如瓶。

美好事物 不可貪著。

人有貪嗔癡 所以要修戒定慧。

三界虛妄世界 借假修真。

心靈佛法勝過物質享樂。

掃地掃地掃心地。

智慧第一舍利弗。

解空第一須菩提。

神通第一目健連。

苦行第一大迦葉。

大阿羅漢聖者示現 是我等榜樣。

五毒是惡鬼 妄想是妖磨  殺惡鬼除妖魔永保太平。

因緣所生法 亦隨因緣滅。

山野鄉間 幽靜之處 正是修道的好地方。

知幻即離 離幻即覺。

臨終之人第一要務 就是安頓身心。

唸誦阿彌陀佛或寶勝佛名號可以幫助往生。

七七四十九天之內 是亡者往生關鍵期 可為其誦經 唸佛 廣行善事 幫其在暗路中點燃光明燈。

中陰之道 每人都要獨行 生來如此 死亦如此 至親愛人不能陪伴。

極樂世界殊勝第一 我等要發願往生。

我等不能當先知 也要有覺知 不可渾然不知 不知不覺。

貪愛錢財 權位 名氣 心靈無形之枷鎖。

萬法由心生 萬法由心滅。絕學無為閒道人。

世間法乃生滅法無常法並不可靠。

功德法圓滿法才是永恆的不滅法。

顧好心地第一戒。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亂自性定 心地無癡自性慧。

無為佛法勝過有為佛法。

無相佛法勝過有相佛法。

身心是幻非為真 知者當厭離於彼 尋師訪真求聖道 斬盡惡鬼與妖魔。

佛法太多了 選擇你只要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為什麼外道法 假佛法會這麼猖獗 這也是眾生無明業緣所感。

沒有出離心 又怎能脫離輪迴!

懂我心的人就知道這法的寶貴  最後我要說:只要有決心 完美的人能成就 不完美的人也能成就 祖師法門我會都傳給大家 修行在個人 凡是修行本師釋迦摩尼佛 蓮師 諾那上師 華藏上師 普明上師的心法 心印傳承 真實修行 個個都能修行成就 我絕不虛言 因為本宗誠乃禪淨密總持 三機均渡。 

華藏金剛上師曾預言: 我們這一代的弟子會有很多人能修行成就。 圓覺宗及大日觀音宗的法門 要做這末法的救贖 在世上普遍弘揚開來! 最後 還是祈望諸位 能時時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  消除業障及違緣 早日成就道果。

敬禮佛教圓覺宗傳承祖師!

敬禮佛教大日觀音宗傳承祖師!

釋信良/陳真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良居士 的頭像
    信良居士

    紫微真君的家 紫微聖王轉法輪

    信良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