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分為有情眾生與無情眾生兩類,有情眾生指的是胎卵溼化四生,係指具有感情、意識之生命,無情眾生則反之,指的如草、木、石頭…等,佛教的殺生,指的就是有情眾生,不單指殺人,同時還包括其他的眾生,對於無情之眾生,我們亦要加以愛護,不任意破壞,因現代科學亦證明其亦有感覺意識,我們亦應尊重他們,殺害有情眾生就是觸犯殺業戒律,依業報差別經云:殺害眾生將受短命之報。

 

 

俗語說:「一命賠一命,殺人者償命。」,雖說天經地義,但事實上是如此嗎?其實並不盡然,遍觀各宗教,對殺生的因果罪報,均是非常的嚴厲。許多作姦犯科之徒,錯誤知解因果報應,認為大不了一命賠一命,人死一了百了,但是真的如這樣,賠一命就可以嗎?其實不然,所付出的代價,往往百倍千倍甚至更甚

 

 

在佛說善惡因果經裏,記述眾生命運為何千差萬別,都是由於前世用心不同所致,其中關於殺生害命部分,希望大眾引為殷鑑,摘錄如下:今生有心痛病,前世砍刺眾生身體;今生沒有兒女,前世殺雛鳥;今生短命,前世好殺生;今生屠殺斬截眾生,死墮刀山劍樹地獄;今生喜好打獵殺生,死墮鐵鋸地獄;今生斬截眾生,死墮鐵輪地獄;今生賣生魚,死墮鐵犁地獄;殺生的人受短命和多病之報,對於那些愛打獵和釣魚蝦的人,將自己一時的快樂建築在眾生的身上,將來獲報如斯實在不值,就算細小如螻蟻也不可隨意踐踏和傷害。此經中有許多因果實例,勸化眾生讀誦修行,自然可趨吉避兇,化災成祥。

 

 

殺生罪報嚴厲,絲毫不爽,佛陀自說在過去生中所犯殺業,其中一則為報復,一則係自衛過失,雖已墮落地獄受苦無盡出離,但至今即使成佛還是不免有餘報要受:

一、有兩位大力士,在一場相撲的比賽中,剎帝利力士因屢次受婆羅門力士欺騙,於是剎帝利力士在比賽中,便趁機殺了婆羅門力士。當時的婆羅門力士就是提婆達多,而剎帝利力士則是佛陀,因為起了瞋恚、貪財之心,所以利用比賽時殺害婆羅門力士,之後數千年間皆墮於地獄之中,受燒煮之苦。雖已成佛,仍要嘗受背脊疼痛之苦。

二、在無數阿僧祇劫以前,佛陀曾為商主,因島上大水來襲,佛陀前身的第二商主早已把船備妥,趕緊率領大家上船,而第一商主因沒有準備,只好跟第二商主爭船乘坐,為了自衛,第二商主便抓起一支尖銳的鐵矛反擊刺向第一商主不慎把他給殺了。之後佛陀便墮落地獄無數千年,被鐵矛穿插,又墮為畜生,被人箭射,更墮為餓鬼,上鐵椎樹,受了無量苦逼,雖已成佛,仍要遭受木槍之追剌。

 

 

殺生是非常嚴重的罪業,除了用心懺悔,改過不犯外,就是要多行放生,佛經云:放生功德最為第一。放生就是在解救眾生的性命,所以,所生出的感恩之心也是相當巨大的,功德也最大,放生就是眾生在最為危難之時,適時伸出援手,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精神,解救其性命,假使吾人設身處地,亦是感同身受,在放生的過程中,長養生起慈悲心,則是吾人最大的成就,常放生與佛心更相契合,與佛更容易感應道交,學佛道業更容易成就。

 

 

在憨山大師放生偈中所述,放生功德利益提供大眾參考:「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

 

 

世上,還是有很多的無神論者和無因果論者,這些人,好的尚且能止惡行善,中等的時善時惡,下等的就善少惡多或壞事做盡,毫無因果概念,這都是因為道理不明,眾生需要眼見他才會相信,而實際上我們所看見的世界就是倒置的,不具天眼實在無法看見世界的真相,所以我們也看不見的其他空間的眾生,地獄天宮佛國鬼神之類,所以眼見才信實在是一種錯誤的知見啊!眾生根基不同,罪福也是有差別的,在佛經上說,從三惡道出來的,基本上對佛法是接觸不到,即使是接觸到佛法亦不能信服,此亦是因果使然,不能怪眾生,反觀自己如果今生有遭受業報,則應該虛心檢討,多懺悔改過,行善積德,才能改造命運,增長智慧。

 

 

本師釋迦牟尼佛,明訂比丘不應揀擇化緣的食物,但如食物含肉,則必須屬三淨肉才允許食用,另有五淨肉、九淨肉的說法。在「楞嚴經」等大乘經典中,佛陀明白宣說了戒殺斷肉以及素食的功德。如「楞伽經」中云:「得生梵志種,及諸修行處,智慧富貴家,斯由不食肉。」。「佛說十善戒經」云:「啖肉者多病,當行大慈心,奉持不殺戒。」,吾等佛弟子,自應奉行佛陀教法,戒殺放生,吃素食或儘量不食肉,如還未能斷除食肉,則應食用三淨肉(不自殺、不教他殺、不聞殺),孟子云: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所有修行人都要守持不殺生,培養慈悲心,並利益眾生

 

 

殺生是所有罪業中,因果最重的,因為殺業是無解的!你殺他他殺你,因果循環沒有止盡,修行人第一重要戒律,就是不殺生,如有違犯,應至佛前發露懺悔改過,用心洗滌罪業,並永不再犯,更應多行放生、救命等事業,愛護、保護眾生,以補前愆,進而修行佛法,消除或減輕業障,求佛菩薩加持攝受,於修行道上能走的安穩。

釋信良/陳真君 於2012/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良居士 的頭像
    信良居士

    紫微真君的家 紫微聖王轉法輪

    信良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