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字大明咒  

千手千眼觀音2  

佛教的終極目標就是成佛,我們知道菩薩要修行成佛,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要經過發菩提心,經久遠刧,刻苦修行菩薩六度萬行,自渡渡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方能成佛。佛經上所說菩薩六度分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項,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渡到湼槃安樂彼岸的法門,個人參照經典之見解,剖述如下:

 

一、布施(度慳貪):可分為財施、法施及無畏施三項:

(一)財施:以錢財施予他人,幫助他人渡過難關,是一種暫時解人經濟困境的一種方法。

(二)法施:宣說佛法,講經說法,助印佛經,幫助他人開啟智慧。法施為布施中功德最大的,希望大家能學習說法,幫助眾生開啟智慧,但是要注意不能有所錯謬,尚不能自在說法者,應依據經典而說,無說而說,佛經云:「說法那只一句一偈,都能獲福德無量」,即使僅能為人宣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之福報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

(三)無畏施:濟人危難,幫助弱小,適時伸出援手,使人免於恐懼,或營造安全自由的環境,讓人人都能安居樂業。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聞聲救苦,救渡世人,沒有分別心, 所以觀世音菩薩又被稱為施無畏者。

            心經云:「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超越顛倒,究竟涅槃。」,心經是自渡的經典,可以渡脫自己到達彼岸,平時亦可多多讀誦,無受而受,無持而持。

布施當下要三輪體空,無施者、無受者、無所施之物。金剛經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對於他人之布施我們應心生隨喜,亦能生出功德。

 

二、持戒(度毀犯):對於上師所傳授之戒律,經過思考能守之戒律,才予受戒,不能守的部分,暫時還不要受,等到自己認為可以守住的時候,才受也還不遲,對於所受之一戒至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等,嚴格來講是要好好嚴密守好, 本宗的持戒是要盡量守好,要常唸百字明咒,靠金剛薩埵佛尊之願力幫助行者,常存低下心謙卑心常懺悔,若不持戒,如造屋缺屋腳,屋終不成。六祖慧能大師所傳授的心地法門,也是不錯的選擇,也應該要了解修學,自性戒定慧三學:「心地無非自性戒」,心中自然不生是是非非的種種想法。

 

三、忍辱(度瞋恚):對於所受的侮辱,不管是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都要能夠忍受下來,否則,容易產生無謂的糾紛,造成難以挽回的憾事,俗云:「火燒功德林」「小不忍則亂大謀」,不可不慎,釋迦摩尼佛在過去生中曾做過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及受過歌利王的割截傷害身體,忍受難忍之行,佛陀以身作則,這就是我們的榜樣。

慧能大師曾云: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鎖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永嘉大師云:「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慧能大師是禪宗一代宗師,其修行之程度自然不在話下,吾等應當盡力效法學習並受持。

在忍辱的當下,要保持三輪體空,無人我相,連這個辱都沒了才行,要學習安忍不動如大地。

 

四、精進(度懈怠):為了渡化眾生,時時精進修持佛法,於外渡有緣眷屬眾生,於內自渡自性無量眾生,更重要的是,時時要將心安置在體性之中,在此舉二個例子:

(一)本師釋迦牟尼佛:於佛陀的本生經內記載:佛陀於過去身,曾割肉餵鷹、投身飼虎,布施身體供眾生食用,連頭目腦髓都可布施,佛陀因不斷精進修持,而較其他菩薩早成佛。

(二)密勒日巴尊者,為密宗白教大成就祖師,一生堅忍刻苦修持,為了消除業障,忍受其師幾近虐待、不人道的對待,歷時六年八個月的大、小苦行,最終都能忍受下來,一生成辦佛法事業,幾近成佛。

 

五、禪定(度散亂):慧能大師云:「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所以說禪定是雙運法,分為外、內兩部分,於外離相,不為外境所影響,於內心不亂,能將心集中專一安置在體性之中,或專注於修法。永嘉大師曾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所以說佛弟子將來覺悟了,還是要行菩薩六度萬行來圓滿禪定。

 

六、般若(度愚痴):也就是妙智慧、空性,與世俗的聰明不同,世人多聰明而少般若,這是自作聰明,凡事都要爭贏,那誰要吃虧呢?爭得一時之勝負,還是要爭得萬事之千秋,個人抉擇,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步原來是向前,不與人爭較原來也是一種內在的修為。對於世事漸漸看淡、放下、不執著,學習虛空一般,內含星球萬物,自然運行而無礙,這就是一種近道的境界。

 

    慧能大師云:「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唸。口唸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唸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大師於忍師處,一聞便得開悟見性,我等亦應自心自悟。

 

 這裡的菩薩指的是證果的聖人,可以來行菩薩道利他渡眾,凡夫也可以來行菩薩道,這是因位菩薩學習行菩薩道,六度指的就是六種法門,布施是菩薩的發心,持戒是菩薩的築基,忍辱精進是菩薩的修煉,禪定和般若是菩薩的智慧證果,佛法當以自修自度為主,行菩薩道是佛法事業的實踐,佛法雖有分三乘,有修行的次第,但總歸是一佛乘,是不二法門,悟道的人心中是沒有分別的,佛是究竟法,其他則是方便法門、過渡階段,六度之行在凡夫的心中是體會不出來的,但菩薩要每日實行實踐,這就是成道聖人每日要做的功課,而又不執著每日所做的六度事業,凡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釋信良/陳真君 作於2012/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信良居士 的頭像
    信良居士

    紫微真君的家 紫微聖王轉法輪

    信良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